2017年8月10日例行发布会材料之三: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介绍

时间:2023-12-08 10:11:50        来源:企鹅电竞

  医药网-医药招商-医药资讯-医药搜索-中医药-百姓OTC-企业大全-产品供求-技术项目-医药资源-医药人才-医药论坛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29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委托开展电子证照试点工作的函》(国卫办医函〔2015〕636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管理服务规范化透明化的意见》(政办发〔2015〕34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着力推动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

  从1999年5月1日《医师法》执行以来,我市一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业、依法处罚的工作原则,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要求,在医师注册和管理工作上平稳有序地开展,得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理解和支持。随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随着人员流动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医师注册现状已不能够满足实际要,为适应医师执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形势、新需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民意为先、问题导向,所以我们致力于推动医师电子化注册。

  重点围绕医师电子化注册政策的“堵点”和执行政策的“痛点”,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医师注册工作行政许可效率提高,缩短审批时间,实现服务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

  (二)放权给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加强机构和医师个人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打破信息孤岛,加快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有关部门间横向联通,加强综合监管,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将医师定期考核、规范化培训、执业变更和行政处罚等职业信息整合,形成个人档案,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

  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的大力推进,得益于领导重视,国家支持,医政医管处、信息统计等部门和单位和的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和实施。

  (一)领导重视,整体部署。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十分重视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从医师电子化注册的启动到实施,一直很关注,并进行了参与和具体部署,使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稳步快速地推进。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在医师电子化注册推进过程中,多次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汇报,北京市的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肯定,并下发文件委托北京开展试点工作。

  (三)北京市信息管理部门的批准。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沟通,并提交了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项目申请,于2015年8月25日,取得经信委对项目的批复。

  (四)现行政策下的系统升级和改造。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的开展,将医师注册管理系统的用户人群从原来的18个(16个区和市卫生计生委及市中医管理局)拓展到北京市所有的医疗机构(1万余家)及所有的医师(超过10万),北京民科医疗电子技术研究所投入精干力量,先后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行政部门端的升级、医师个人端的研发、医疗机构端的研发、账户管理系统的研发、微信服务的研发等诸多工作,形成了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师个人三端各自负责的子系统,并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医师电子化注册的新模式。

  (五)试点分批运行,逐步完善。为保证系统运行和业务完成的安全和准确便捷,对系统来进行了测试和完善,并经过试点单位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在朝阳区实施了第一批电子化注册工作。然后总结工作,在全市推开。

  2015年11月,北京市开始在朝阳区域内医疗机构启动医师电子化注册试点和第一批运行,于2016年6月在全市全面实施。

  (一)优化审批程序,提升政府部门公众服务能力。完善网上申报系统,建立全市医师注册相关的统一标准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名称,统一了医师执业注册办事材料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有关办理事项程序,将既往办理时间比较久的北京市内执业地点变更的三个事项流程合并为一个事项,使医师在办理该事项时等待获得有效执业身份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减少和合并功能相似的材料,共减少办理材料9项,节约了行政办公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繁琐的操作,逐步提升政府部门公众服务能力。

  (二)推进网上审批,方便医疗机构和医师网上办理业务。医疗机构和医师先行登录系统注册,通过医疗机构端和医师个人端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端直接提交业务申请,系统对医师的资格、注册信息进行自动验证,避免错误信息提交;行政部门可在网络端对有关信息进行查验,大幅度减少了医师因申请材料不合格而多次往返许可大厅的烦恼。目前,全市已有102909名医师完成个人电子化注册账户的激活登记,占总库在册人数的90.25%,已经办理申请注册33411人次。

  (三)完善医师档案,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师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医师电子化注册实施后,医师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用户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拓展到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医师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行政处罚等信息也联网接入,为建立包括医师执业经历在内的医师职业档案奠定了基础。机构和医师在获得更多信息和管理权限同时,也负起了更多自我管理和审核的主体责任。在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中,医疗机构要完成对本机构医师的执业状况的全面梳理,分清在岗、在编、离职、离岗、退休、死亡等不一样的种类的在册医师,对符合备案、注销的情形的医师,坚决要备案或注销,使得医师队伍的情况更精准。全市医疗机构已申请注册备案医师6228人,注销医师1028人。同时,医师在通过注册的医疗机构审核后,可激活个人账户,查看自己的资格信息、注册信息、历史执业记录等个人档案,并能够直接进行学历、毕业学校、任职资格、照片等信息的更新,与医师的执业经历相一致。目前,已经有19080人申请更新学历,有34896人申请更新照片信息,有24319人申请更新职称,有23412人申请更新毕业学校。从此,静态的档案变成了实时更新的“活档”,大大调动了医师个人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四)强化信息公开,共同促进信息共享和社会监督。实施电子化注册后,医师执业和许可信息数据加强完善。在此基础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行政许可和医师执业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医疗机构可准确、方便地对本机构医师资格、执业、多点执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为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合理进行人员岗位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办理医师注册时,医师和医疗机构均能在线上查到审批办理的环节,及时了解审批进度;监察部门通过行政监察系统与有关系统的联网,对每个审批事项的过程和环节实现了网上全流程跟踪监管,促进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更规范、高效、透明。执业信息数据和公示制度的完善,也为今后部门间信用信息的共享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