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照相关配套立法亟待跟上

时间:2023-12-13 06:37:08        来源:企鹅电竞

  ●国家建立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

  身份证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一旦出门忘记带身份证,无疑会导致诸多不便,未来这一现象将得到解决。目前,全国多地已开通电子身份证照,全面实施电子证照已是大势所趋。

  2019年4月26日,《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其中第十条明确要求,国家建立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身份证电子证照可拿来乘坐火车、入住酒店等,但仍不能完全覆盖二代身份证的应用限制范围。此外,身份证电子证照在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密、区域限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

  2004年,为了更加便民,也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治安管理上的水准,我国真正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彩色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居民身份证之所以增加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是为了落实公安部“”要求,即将公民身份信息存入证件芯片,使整个身份证系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通过发布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国家建立起了“全国人口信息系统”,实现了多部门联网互查、信息共享,进一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构建了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线上线下使用场景的拓展,二代居民身份证也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近年来,要求创新居民身份证功能、提高居民身份证使用安全性的呼声不断。

  2018年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认证的电子身份证——“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首次亮相支付宝,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个城市的多个场景试点,并分别挑选了政务办事、酒店入住和出行等三个日常生活场景。随后,厦门、天津等地先后宣布开通电子身份证。

  据介绍,电子身份证就是“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即电子版身份证,是基于居民身份证、采用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的可信身份认证,为公安部与各地公安机关合作推出的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也就是说,电子身份证是将公民个人身份通过人脸识别的生物技术手段比对后,在手机应用上生成的电子证件。

  去年5月,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菲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公安机关权威身份数据为基础的统一“电子身份证”。

  在葛菲看来,电子身份证在局部试点已初步成熟,应当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全面开花”。她表示,随着部门壁垒的打破、信息共享的不断深入,“电子身份证”可与政务服务大厅、自助终端、各业务服务前台系统实现对接,满足居民“一证在手,全网通行”的各类场景服务需求。群众通过“刷脸”就可以实现身份确认,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4月12日,河南省政法委召开2021年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活动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政治部主任高万象表示,今年年底前,在全省范围推动落地“省内居民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在省内旅馆办理入住登记”“省内居民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在省内网吧办理上网实名登记”“省内交通警察经核查省内机动车及驾驶员的电子机动车行驶证、电子机动车驾驶证,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的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免予处罚”等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方便群众出行住宿。

  (与实体身份证相比,身份证电子证照的优点主要在于具有便捷性、必要性和交互性,可实现“一部手机在身,轻松走遍天下”。同时,目前电子证件是公安机关深度推行网络化办事服务的必要构件,是解决“办事难”“假证伪证”等问题的重要方法。CNSPHOTO提供)

  据统计,河南省内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商丘等7个地市已于4月底前在全部旅馆实现电子身份证业务功能,其余11个地市则于6月底前在全部旅馆实现该功能。

  中国商报·法治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河南省外,杭州、广州、福州以及天津、重庆等众多城市已开通电子身份证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身份证电子证照非常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身份认证更要高效快速。

  今年3月1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廉凯在会上介绍,今年9月底前实现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不动产权证书等34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全省推广使用,试点城市为济南、青岛。

  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认为,与实体身份证相比,身份证电子证照的优点主要在于具有便捷性、必要性和交互性。现实中,我们出行可能要携带的证件有护照、身份证、行驶本、驾驶证等,这些关于个人隐私信息的证件都是分散的,但是电子证件可以将这些个人隐私信息集合到一起,“一部手机在身,轻松走遍天下”。其必要性体现在目前电子证件是公安机关深度推行网络化办事服务的必要构件,是解决“办事难”“假证伪证”等问题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创新政务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去年9月12日,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数字政府建设论坛”举行。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本次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代表现场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根据合作共识,长三角地区要实现身份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在机动车路面查验、交通违法处理、宾(旅)馆住宿等线下场景应用。

  事实上,在各地建设数字政府的过程中,将以身份证为代表的各种证照电子化代表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方向。以广东为例,近年来推出了“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等粤系列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这其中又以用户突破1亿人次的粤省事为代表。在粤省事里,2018年起已支持居民身份电子凭证,持有广东省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省内户籍居民,在省内的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可使用居民身份电子凭证办理住宿登记。

  今年,广东省又与北京市、海南省、河南省、江西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四省一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营业执照等104种电子证照已实现跨省共享互认,且在粤省事里已开通江西和北京的居民身份电子凭证。

  2019年4月26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明确,国家建立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电子证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制作和管理电子证照,电子证照采用标准版式文档格式。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定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证照和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材料可当作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

  北京市荣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翔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目前电子身份证在携带、成本上固然具有优点,但网络运营者在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搜集使用的过程中不遵循合法程序,威胁到用户信息安全,使用信息的方式和范围未经被收集者同意,肆意散布其个人隐私信息和隐私,使用户对于电子身份证的使用信赖感降低。

  张翔认为,要解决身份证电子证照的后顾之忧,必须加强身份证电子证照的配套立法。

  此外,区域互认方面,在支付宝的身份证“网证”界面应用限制范围一栏里,注明可使用本证件的城市包括天津、呼和浩特、重庆等15个城市。

  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方面,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实现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特定种类设备登记证。其中营业执照采取了电子和传统纸质并存,可由申请人自由选择的模式。

  据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在实际窗口工作中,并未发现有任何申请者只申请电子营业执照,表明群众依旧对纸质营业执照有着非常大热情。电子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特定种类设备登记证采取全面取代传统纸质许可证的做法,从发放电子许可证之日起不再发放纸质许可证。在窗口实际办件中,许多群众因为年纪、学历等现实困难,表示难以接受纯电子许可证形式,要求确立纸质途径。

  61岁的李先生告诉中国商报·法治周刊记者,他平时根本不用智能手机,无法下载电子许可证。

  “虽然电子营业执照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但涉及线下跨部门业务时却存在实际互认难题。之前办跨部门业务时,法定材料清单一般会包括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用于材料存档,但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使该项材料处于一个尴尬的空缺状态。”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如若不收,违反该部门的窗口登记法律和法规;如若收取,电子营业执照又形同虚设,可见电子证照大范围的应用于线下真实的操作还是存在不小的阻碍。

  业内专业的人建议,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数字化概念,逐步让大众从观念上接受电子证照应用,达成想用、会用、能用的良好氛围。同时保留纸质证照过渡期,给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人群一定适应期限和救济渠道,减轻部分群众的时代失去感。

  其次是加快出台法规,打破纸质证照局限。群众的实际应用必然要以各个部门的实际收取材料规范为准绳,而现行法律和法规对纸质证照的“死规定”束缚了窗口材料收取清单的做法,需要一个自上而下整体全面的窗口登记法律和法规对电子证照认可的更新迭代,给一线窗口工作定心、定法、定责的积极导向。

  最后是加强数据互通,数字赋能线上互认。实现全国无障碍电子证照互通,必然要打通全国营业执照的在线查询、电子确认、防伪防盗等一系列数据工作,需要强大的数字后台支撑和技术上的支持。必须实现数据更迭的高效、高速、高质,实时调取、实时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未来,电子身份证的应用限制范围将逐步拓展到社会保险、公积金、民政服务、工商税务、物流寄递等更多场景,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网络时代,频频曝光的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事件让一些网民担心电子证照是否安全可靠。有网民问,数据信息是可以被复制的,一旦身份号、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等身份信息泄露,如何确保自己的身份不被他人“复制”?公安部曾对外表示,身份认证平台采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安全技术和国产安全算法,是一整套多维度、多因子、多层级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体系。

  据了解,在所有的电子证照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电子身份证。它以身份证号为基础,并且采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可实现实名、实人身份认证。在技术层面上,这种认证方式选用了“三重”安全机制:基于证件真实性的人证核验、基于人脸识别的实人核验、基于用户记忆的动态问卷。

  公安部门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说,为确保在应用中与实体二代居民身份证采信的数据同源,电子证照采用“刷脸”识别。在申办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完成随机的指定动作,例如“晃动手机”“向某个方向转头”。其目的是为防止因信息泄露导致的身份被冒用,用他人照片冒充他人申领,无法通过系统认证。

  对于包含有身份信息的二维码安全可靠性,有关人员介绍说,身份二维码包含了姓名、居住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算法经过加密,并且二维码每分钟更新一次,这极大程度保证了身份信息二维码与电子身份证匹配是真实且唯一的。(韩湘子 记者 李海洋)